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
 

优秀教学团队风采——食品微生物与生物技术教学团队

作者:刘娜         发布日期:2023-09-06     浏览次数:

     

团队名称:食品微生物与生物技术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吕欣

一、团队简介

食品微生物与生物技术教学团队是食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骨干力量,承担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三个本科专业的食品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相关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任务。同时,为全院研究生开设食品微生物及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方向的课程。

团队带头人吕欣教授,江南大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院长兼测试中心主任。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区域发展人才,咸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兼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常务副主任,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杨凌)分中心常务副主任,陕西省乳制品质量安全和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项目、陕西省乳制品产业链“揭榜挂帅”项目等。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3部,爱思唯尔出版社英文专著1部。发表论文155篇(SCI论文8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授权7项,产业化3项)。曾获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优秀班主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称号。

目前,教学团队现有成员13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1人。团队成员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区域发展人才1人,校级“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1人,校级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1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骨干2人,45岁以下教师占60%。团队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分别毕业于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南开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与知识结构合理。

QQ截图20230906171331_副本.png

二、教学改革与创新

1. 教学团队参与专业建设

生物学问题是食品加工技术的重要基础问题,直接关系到食品加工品质及食品的营养与安全。本教学团队的特色是集中了具备扎实的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营养生理学、食品工艺学基础的成员,承担食品专业相关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目标是为解决食品加工的生物学问题,为提高食品的食用品质,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营养提供支持。团队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发展战略,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反哺教学。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横向课题50余项。团队助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并积极参与食品营养与健康本科专业建设。此外,团队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老师合作,为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国际班学生开设食品生物类课程,助力食品科学与工程(3+1)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获批优秀。

2. 课程建设及实验室建设

团队主讲的《食品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分别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均建立了完备的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库,包括线下的课件、习题库、文献、动图、视频、问卷、实验指导手册等整套教学资源。团队注重教材建设,先后主编(立项)省部级规划教材3本,英文专著1部,参编教材10余部。

团队承担校级教改项目《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多元化考核探索与实践、《分子生物学基础》“微课”建设与实践探索、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等,在上述项目的支持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优化了课程体系,建立了多元化考核体系。《食品微生物学》课件获校级优秀教学案例。

团队积极推进教学实验室建设。考虑到《食品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础》《营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设计了探索性实验项目,保证实验项目具有足够的探索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录制实验视频20余套,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和回顾实验视频,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和理解实验原理。近年来,团队教师指导学生科创竞赛结题优秀9项,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5项,校百篇优秀毕业论文3篇。团队注重产学协作育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

团队注重课程思政建设。食品微生物与生物技术学科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大量严密的实验设计、巧妙的实验构思、百折不挠的研究过程等等,都是团队成员在授课过程中挖掘的思政元素。通过从专业知识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与专业知识的讲授巧妙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品格。目前5门课程完成了校级课程思政的认定,团队成员包括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标兵2人,获校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1人。

3. 教学改革与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进行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对标国际化一流专业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方法、资源、考核方式进行系统设计,建立学生、学校和社会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保持课程资源及教学方式持续改进。基于形式多样的混合教学,形成综合能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线下线上、课堂课外、理论实践、讨论研发等多形式的混合教学模式,注重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持续提升课程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近年来,团队总结上述教学经验,发表教改论文15篇。


编辑:刘娜     终审:王云阳